311 镜花水月-《如梦春山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以他才会不追究她打翻了他十多万的红酒,不嫌麻烦从高原上带回来她,甚至害怕她想不开,不惜折返几百公里,还错过一个重要的会议?

    如果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有相似,那她宁愿生得平庸。

    如果不曾拥有,也就不会害怕失去。

    忽然间情绪失控,她将手里的资料,愤怒地砸向了窗户。

    玻璃震动以及重物落地的沉重的闷响后,何莞尔捂住了脸,颓然地跌坐在了床尾。

    她本以为自己会大哭一场,然而心里酸涩难当,眼泪却始终不见痕迹。

    何莞尔终究放开了手,对着镜子里自嘲地一笑。不过就是和以前一样罢了,孤孤单单地来,孤孤单单地去,她不是早就该习惯了吗?

    收拾好心情,何莞尔从地板上拾起那叠资料,重新翻看了后面十几页的内容。

    资料里,终于对莫春山在大佬身边干过些什么具体的事有了只言片语的描述。

    后面数页的记录显示,数年前那位大佬之所以被SEC调查,是因为他当年极为盈利的内线消息获取模式,实际上很可能是来自于莫春山的主意。

    因为在检察官接连定罪八位Fo

    t的交易员,要求他们转做污点证人的时候,他们都异口同声称这个模式是来自于一位神秘的“Mo”的想法,一切都和Fo

    t无关。至于Mo是谁,他们又都表示好几年前已经没见过Mo了,应该已经离开公司。

    何莞尔忽然想起莫春山在内环路上融资的手段。

    就像邀请银行主管入股基金,让他们成为“自己人”从而获取国有基金投资动向的方式一样,莫春山通过让目标公司有话语权的高层或者股东获利,构建了一个大型的利益共同体,光明正大地获得外部融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他就不用自己去资本市场上斩获利润注入公司,不用落人口实,也能让工程不受银行贷款的桎梏,能够资金充足、进度超前地完成。

    也许,这也是他避免风险的方式之一,毕竟身为董事长,如果他自己被证监会以“内幕交易”的名目立案调查,也会影响他最看重的桐城路桥的股价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