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千年世仇,一朝见分晓-《佛子北风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编筐老者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拿起一个柳条篓子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这篓子为什么编不圆?”

    年轻儒生看了他一眼,鄙夷道。

    “还不是你的手艺不行么,你一个山野村夫,连个破篓子都编不圆,还敢在这编排大德先圣的不是,简直是无知狂妄至极,也不怕世人的耻笑!”

    编筐老者不恼反笑,淡然道。

    “年轻人,你只是说对了一点,因为这个篓子本身就是七拼八凑出来的,便是手艺再好,也能从中找出其中的破绽,同理,那些所谓尧舜禅让所谓的大德之事也都是胡诌八扯出来的,当个茶余饭后的故事听听也就罢了,要是当了真,那你可真成书呆子啦。”

    年轻儒生一听编筐老者如此埋汰尧舜两位上古时的至圣贤君,如同刨了他家的祖坟一般暴跳如雷。

    如果尧舜他们那种以德治天下的事迹是假的话,那儒门所推崇的为政以德的主张,便成了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整个儒门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,也便是水中月镜中花,对于这种数典忘祖的悖逆之徒,如果不是看在他风烛残年的份上,他真要秉承着儒门“以力服人”的传统,抓起眼前这位编筐老者来暴揍一顿,替自己的至圣先师出口恶气啦。

    年轻儒生咬牙切齿道。

    “今日,你能把这话说清楚了,还则罢了,不然,可别怪我不敬老尊贤。”说着,晃了晃握起的拳头。

    编筐老者的脸上却是古井无波,一脸的风轻云淡,缓缓道。

    “年轻人,火气不要那么大嘛!”编筐老者摇了摇如雪的银发,轻叹一声,“哎……其实,这也怪不得你,你们儒门向来便是如此,无论是谁,但凡说一句你们儒门的不是,就跟踩了狗尾巴似的,狂吠乱咬,全然见不到一点所谓的谦谦君子模样。”

    编筐老者一脸的失望,喟然长叹。

    那年轻儒生听到这种杀人诛心的言语,这一刻,他再也顾不得什么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之类的圣人之言了,操起拳头来朝着编筐老者的头上猛地抡了过去,不料,编筐老者只是微微抬起枯瘦的粗糙大手,便轻轻握住了,年轻儒生那拳头竟是动弹不得分毫,如被一只滚烫的火钳夹住一般,痛疼难忍,一张白脸瞬间涨得通红,泫然欲泣。

    编筐老者看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,便撒开了他的手,淡淡道。

    “小子,你也别不服气,老夫今日便以你们儒门的荀子之言告诉你,你们那位孔圣人嘴里的尧舜禅让到底是咋回事,荀子曰,夫曰尧舜禅让,是虚言也,是浅者之传,陋者之说也,听到了吧,荀子可是你们儒门的先贤啊,你不会说他也是胡说八道的吧,”

    年轻儒生脸上青一阵,红一阵,过了半晌,才缓缓道。

    “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,不足为信。”

    编筐老者呵呵一笑,颔首道。

    “好,你能明白这个道理,说明你有些开窍啦,那老夫再告诉你荀子的弟子——韩非子,他是怎么说的,古之所谓圣君明王,不过是构党羽,聚巷族,逼上弑君,以求其利也。舜逼尧,禹逼舜,汤放桀,武王伐纣,此四王者,人臣弑其君者也,你听听,你们儒门所视为的明君典范的鸟生鱼汤,如今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了吧?”

    这一下,年轻儒生彻底泄了气,一屁股坐到了地上,久久低头无语。

    编筐老者继续道。

    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,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,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,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,至上有德之人从来不彰显自己的德行,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有德,而那些表面上处处示人以有德的,实际上是没有德行的伪君子,所以,迷失了道才呼唤德,失掉了德才呼唤仁,违背了仁才呼唤义,失去了义才呼唤礼。真正的大道大德不是说出来的,像你们儒门那位老夫子一直要恢复的所谓周礼,是忠信都得不能伸张,这才是天下祸乱的开始。”

    过了许久,年轻儒生才双臂环膝,将头搁在膝盖上,怅然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会是这样?”

    这时,编筐老者也没再奚落他,望着平缓流淌的河面,淡淡道。

    “说来说去,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字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