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黄河。 两军列阵。 袁绍步骑三十万,刘备步骑十二万。 万人以内的步骑冲杀,比拼的,更多是将勇卒悍。 狭路相逢,唯勇者胜。 然而,当双方步骑过万,对将的要求就更高了。 不是将勇卒悍,就一定能赢的。 将得识天时、识地利、识阵法,将全部的步骑,都能指挥得如双臂一般意至拳出。 谁的指挥水平高,谁就能抢占战场胜机。 若指挥水平太低了,纵然有十万步骑,其中九万可能都在迷茫看戏。 譬如,对方弓箭手箭雨覆盖,己方盾牌兵还不知道何时举盾。 又比如,己方骑兵已经将敌方阵型撕开,步卒却还在原地观望。 故而在大型战场,挂帅印的人,要会合理的调配将和卒,才能让全军步骑配合紧凑。 袁绍方。 挂帅印的是袁绍。 刘备方。 挂帅印的是刘备。 双方各自摆下大阵,前军相距三百步。 若太近,就不利于兵马调动和阵型推进。 虽说已经到了决战之时,但连胜十阵的袁绍,有些飘。 不仅没有立即下达进攻命令,反而还让人喊话刘备,邀刘备阵中答话。 袁绍志得意满,亲率十余裨将入阵中。 “刘备,可敢上前一叙!” 袁绍这话就有些鄙视人了,两军阵前这般喊,简直是视刘备麾下众将如无物。 “陛下,忠请强弓,将袁绍射杀!” 黄忠面有恼怒,袁绍出现在阵中,不就是欺刘备军中无人吗? 吕布亦是请战:“虽然相距一百五十步,但布的宝雕弓,足以将袁绍射杀!” 刘备却是摇头:“袁绍身着大铠,其战马亦有马铠,倘若射中不亡,反让袁绍小觑了朕。” “待朕亲往,与那袁绍一谈。” “若能劝得袁绍归降,也能避免双方将士无辜而亡。” 众将纷纷摇头,暗道刘备太过于仁慈。 若袁绍能被劝降,就不会有今日局面了。 然而,众将虽然摇头但并未反驳,这心底反而还有些高兴。 皇帝仁慈,自然就不会担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事发生。 刘备同样只率了十余白毦营裨将出阵,来到阵中,跟袁绍相隔数十步。 “刘备,你已经被本将连败十阵,如今士气低迷,兵马又不及本将,为何还不投降?”袁绍趾高气扬,言语中尽显高傲之气:“你若归降本将,今后也不失为一封王,何苦自寻死路?” 刘备冷笑:“朕乃大汉皇帝,顺应天命讨伐逆贼,岂能投降叛逆?” 袁绍大笑:“本将早已拥立河间王称帝,刘备明知有天子在,依旧忤逆称帝,跟反王有何区别?若说叛贼,刘备你才是叛贼啊。” 拿死人来诈唬刘备? 刘备如今越来越适应皇帝的身份:“本初,河间王如今在何处?” 袁绍的笑容不变:“刘备,天子已经亲临邺城,你若想见,本将即刻可带你去见天子,何故咒天子呢?” 刘备见袁绍还在睁眼说瞎话,遂道:“袁绍,你我也算是旧识。昔日青州有难,你也曾呼吁运粮。不如你率众归降,朕依旧以你为大将军,督河北三州如何?” 双方都在劝降,但谁也没有心动。 一个是大汉新的皇帝,一个是有称帝之心的袁氏共主。 亦是水火不能兼容的存在。 “刘备,既然你执意要战,那本将也不会留情了。”袁绍以鞭指向刘备身后:“你的身后就是黄河,自古兵家皆道,背水之地,乃兵家死地。这黄河百里,就是你这十余万大军的葬身之地!” 刘备有诸葛亮的嘱咐,反驳道:“背水之地,对于大部分将帅而言,是兵家死地;但也有淮阴侯背水一战,置之死地而后生!” “朕的兵马,皆有死战之意!” “袁绍,可敢来破朕的背水阵!” 袁绍大笑转身:“刘备,本将今日,就撕毁你的骄傲。这背水阵,不是谁都能立的!” 双方各回本阵。 荀谌和许攸在将台眺望刘备的军阵。 “明公,这背水阵,谌也未曾见过,兵书上也未记载过所谓的背水阵,估计是刘备在虚张声势。” “不过谌观刘备军阵,的确是列阵有度,明公不可大意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