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九章:人道大势-《大周守藏史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风允也收拾东西,准备往东。
    却也巧合,老聃来信。
    从信使手中接过信件,得其邀约。
    “归墟已沉,建木将倒……少昊之国,古之重也?”
    “老聃先生在东处,发现了何物,竟然急之以邀。”
    风允思考着少昊国。
    他的《山海经图》中少有记载,唯有前世时,略有耳闻。
    “少昊,五帝也。”
    “轰!”
    突然间,天地震动。
    却不是因为风允,而是那西边的天际,一棵巨大树影,高耸入天,只能见其枝干,立于寰宇。
    而宗周之地震动,是为地震摇晃,周围的砖瓦滑落,地面抖动,狼藉一片。
    “近几载,宗周之地就地害频发,此刻因为大周气运动荡,此刻又难压制。”
    风允蹙眉,这成周之地,此时却是不为良居了。
    “急报!”
    快马加鞭,丰镐城内,一高大甲兵,驭马而奔。
    观卦——一观天下之术!
    临卦——身临其境之术!
    一只冶鸟恍惚中出现,随着甲兵入殿,落于屋檐,其凝神而望,颤耳而听。
    “毕公,西陲告急,通天柱显,秦嬴之地遭昆仑妖潮,如今不堪受敌啊!”
    “西陲妖潮!”
    西陲,也就是秦嬴之地,是为大周分封出去的关隘之地,所为之重就是防备昆仑妖邪,以免妖邪直入宗周。
    此时,宗周之难方缓,就爆发妖邪灾祸了!
    “能抵挡多久!”毕公惊起,四周的地震还在不断,这殿中有气运庇护,倒是安稳,可放眼望去,丰镐城已经不堪重负,倒塌一片。
    “最多抵挡一月!”
    “发文,四周诸侯,皆助之!”
    秦嬴之地的重要,莫说是宗周,就是蛮夷国也不敢轻动,放任其灭亡。如今妖邪来犯,怎能不助。
    “派出宗周之师!”
    毕公立即下令。
    “余亲自去镇压!”
    “这,毕公啊,如今宗周大难,我姬姓诸侯本就疲惫,若是再耗费大量力量去抵挡妖邪,那如何在天子东迁后,拱卫天子威严呢?”
    “仅靠成周八师是不足矣的啊!”
    宗周六师,成周八师,近乎十八万军备,即使四分也为大诸侯,如此数量才是大周威严的所在。
    但若只有成周八师,那在东之诸侯中,虽大,但不至于一力压制,其必有无法威慑之国。
    “大周创立,周公、召公、毕公,安内攘外,方才有后几百载的大周安宁,如今西陲,我大周之根本受妖邪之恶,怎能忘其根本而不顾!”
    毕公目光锐利。
    “伱可知晓妖邪破关的后果,到时整个人族栖息之地都将因此而受累,那就不是失去宗周之地那么简单了!”
    这蕴含人道之意的言论从毕公口中说出,闻听者,皆低首回视。
    毕公从齐国归来后,似乎有所改变。
    见之,毕公无奈。
    “唉……人道,鲁国最喜,老夫在鲁国巡视时,多有闻说,其理念,与当初的周公之要,却为贴切,而此时的大周……”
    毕公难言。
    人道兴盛,这是风允所创的大势。
    走过多国,毕公他自然清楚,在风允未曾踏足的国家中,都有大量倾慕者。
    在此大势下,大周的衰败是必定的,那诸侯的兴起也因为大周的衰败而必定。
    人道大兴。
    到时,最初的一代毕公与召公制定的《周礼》延续,尊大周为主,诸侯灭敌,天子居于后,以阶级来约束诸侯,固化思想,这样的规矩必定会失效。
    此时唯有遵循周公最初的《周礼》,诸侯与王,共举天子,让天子走在最前,为人道先锋,展现天子的引领之能,这样才能让大周兴起啊。
    “唉……待压制了昆仑妖邪,归成周后,再与召公说尽,一同辅佐天子为人道先锋,再起大周吧。”
    “或者……”毕公目光微动,心中默思——
    迁都作何!
    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以此番妖邪之入侵,天子正好聚名望,行人道之职责,让诸侯国皆敬仰,这正是大周之机遇啊!
    毕公有想法,立即让人拿帛书,分两份,以书信送往南申与成周,交给申候与召公……
    ……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