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 大辽退兵,掌催城门-《拜师青城山,师兄余沧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朕此番所为,楚少侠可还满意?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在马跖宣读完圣旨后,问旁边楚源道。

    “满意,只希望陛下能记得自己做出的承诺,莫要出尔反尔。”

    楚源对耶律洪基道。

    耶律洪基承诺:“朕身为大辽皇帝,所说之话自然一言九鼎,绝无朝令夕改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不论他心中如何想,现在刚刚他颁发的旨意,肯定是不能反悔违背的。

    “希望如此。”楚源道:“既然事情已了,不知陛下可愿送我一程?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一愣之后,很快反应过来,情真意切道:“当然可以,虽然朕未能与楚少侠结拜成为兄弟,但是朕仰慕楚少侠的武功和为人,送楚少侠一程理所应当,也是举手之劳。”

    他还以为楚源是怕遭到上京城中的禁军围攻,所以才把他当作人质,表面上是要他送他,实则是在挟持他,保护自己的安全。

    这让耶律洪基看轻了楚源一些,原来楚源也害怕,畏惧他的禁军。

    看来楚源,也没想象中那么厉害嘛!

    很快宦官首领就安排好了,耶律洪基出行的战马,顺便还给楚源也安排了一匹。

    相比起大宋国内达官贵人出行时,喜欢乘坐轿子和马车,辽国上层官员和贵族出行时,更喜欢骑马,就连耶律洪基这个大辽皇帝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楚源和耶律洪基上了马,一起往皇宫外走去。

    身后是以马跖为首的宦官,以及大批宫帐禁军跟随。

    此时无论是皇宫内,还是外面的街道上,都站满了护卫耶律洪基安全的宫帐禁军。

    至于百姓……

    能住在大辽都城上京城中的,就没有普通百姓。

    不是王公贵族,就是达官显贵。

    楚源和耶律宏基的队伍走到哪里,那些宫帐禁军都会为他们让开一条道路。

    刚刚走出大辽皇宫,一群衣衫华丽,气度不凡之人,从街边跟了上来,默默在后面走着。

    他们几乎所有人,都穿紫皂幅巾,紫窄袍,束玉带,穿红袄,看上去像是汉服。

    楚源奇道:“这些人是?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笑道:“楚少侠有所不知,这些人都是我大辽的文武百官,知道朕有难,便来跟随朕。”

    楚源道:“陛下虽然刚刚登基,但是在大辽国内,很受百官爱戴。”

    楚源看到其中领头的几人中,其中一人,五十多岁的年纪,长须长髯,身形瘦弱,个头不高,但身上却有一股儒雅气质,很像是大宋的一些读书人。

    耶律洪基道:“大辽能有今日的成就,离不开文武百官,齐心协力,殚精竭虑,他们其中有一半人,原本都是汉人。”

    楚源意外道:“汉人?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看到楚源脸上的意外之色,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:“不错,汉人,我大辽历代先帝不问出身,唯才是举,敢用贤良,这才有了大辽现在的兴盛。”

    楚源没有想到,竟然会有这么多汉人在辽国为官。

    想到自盛唐衰弱以后,天下又历经五代十国,北方大面积沦陷,被异族统治。

    北方的那些汉人,又不能搬走,还需要继续生活。

    正好辽国也需要汉人和汉人的文化,来帮他们维持统治,正因为如此,大辽国内才有这么多汉人为官。

    不过也不能排除,耶律洪基为了向自己示好,其中有过度吹牛的成分。

    在楚源看来,用汉人为官,学习汉人和中原王朝文化,这正是草原契丹民族被文化同化的过程。

    无论是大辽,还是大宋,一千年后,都最终会融合成为一个国家。

    华夏!

    一边继续往城外走去,楚源一边在马背上,对耶律洪基道:“陛下可曾想过大辽这样提防大宋,甚至扶持西夏作为大宋的对手,如今西夏李元昊早已经公开称帝五六年时间之久,你难道没想过大辽和大宋交恶,会让西夏做大吗?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却断然道:“这不可能,现在的西夏正在攻打吐蕃和回鹘,和吐蕃、回鹘开战,吐蕃和回鹘都不是弱国,西夏不可能有机会做大!”

    楚源道:“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,就像大辽立国在当时其他势力看来,也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样。”

    在历史中,无论是大宋还是大辽,最后都败在了西夏手中。

    耶律洪基不置可否:“也许吧!”

    他不认同楚源的观点,觉得楚源一个武林中人,谈论武功有说话的资格,但是要论天下大势,还不如大辽朝廷中一个普通小官说得有理。

    眼看耶律洪基不信,楚源也懒得和他做口舌之争。

    反正他此行的目的,已经达到了。

    很快他们来到了大辽都城上京的南城门口。

    出了城门口后,只见周围依旧是一望无际,看不到边际,人头涌动的辽国大军。

    楚源勒住马匹,下马后对马背上的耶律洪基道:“陛下,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能将草民送出城来,草民很感激。”

    耶律洪基也同样下马道:“楚少侠,给朕向乔帮主带句话,就说大辽是乔帮主的国家,若是乔帮主有时间的话,随时欢迎他回来。”

    楚源道:“若是我能回去的话,一定将陛下的这句话,带给我大哥。”

    刚刚他和耶律洪基谈话的过程中,始终对于放不放楚源离开这件事情避而不提。

    楚源之所以不提,是他对自己离开这里有十足的把握。

    耶律洪基不提,是觉得楚源冒犯了他,冒犯了他这个大辽皇帝。

    就算他暂时答应了楚源的请求,但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楚源离开。

    楚源此时一看,不远处那攒动的人头,他十分确定,这次大辽召集起来,用来对付他的大军,人数肯定达到数万人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才有此一句话!

    楚源正准备打算离开,但是想到自己就这样,轻而易举地离开了,耶律洪基不知道会不会出尔反尔。

    虽然皇帝都是一言九鼎的,但是万一耶律洪基选择反悔呢?

    他是可以杀了耶律洪基,但他却需要再来一次大辽都城上京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不如一劳永逸的好。”

    楚源心中道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停下脚步,看了一眼身后的城门。

    眼看刚刚准备离开的楚源,又停下脚步,耶律洪基心中不安道:“怎么,楚少侠难道要反悔不成?”
    第(2/3)页